签署《广东高校全面服务佛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》,共建“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”,发布“智汇智能制造技术众包平台”……在日前广东省召开的产学研对接会上,广东省内25所高校带来了150余项科技成果,其中15个产学研项目当场签约。南粤大地的高水平大学与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热潮,实现了一次全面拥抱。
高水平大学建设初步形成“广东经验”
“从人脑头皮上采集脑电信号,然后输入计算机实时分析,就能向轮椅发出指令,实现轮椅自主驾驶。”在产学研对接会上,华南理工大学的“脑机接口控制系统”展台前异常火爆。
如今,像华南理工大学一样,广东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越来越强。2015年起,广东省委省政府相继启动实施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、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和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工程,形成了分层次、分类型统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清晰路径。
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介绍,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,中山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、暨南大学、华南师范大学、华南农业大学、南方医科大学、广东工业大学等17所参建高校在体制机制改革、学科建设、科研创新、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:
基础研究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,参建高校共51个学科入围ESI排名前1%;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,参建高校2016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59项、增长了8.8%;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显著增强,参建高校与地方政府、行业、企业共建研发中心等平台近500个……“双高”建设的“广东经验”正初步形成。
面向“主战场”,全方位支撑创新驱动
聚焦南海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研究,全方位服务广东“海洋强省”和“海上丝绸之路”战略,中山大学建立起南海研究院;心系大珠三角,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,围绕热点问题献言献策……作为广东高校的“领头羊”,中山大学积极面向广东这个“主战场”,服务创新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