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
马克思主义
哲学
民族学
宗教学
教育学
法学
政治学
历史学
考古学
中国史
世界史
艺术学
经济学
文学
语言学
新闻传播学
管理学
社会学
国际关系学
军事学
高校
文化
图集
+
民间文学的共时研究
2021-04-20 09:31:01
汉魏六朝诗文文本的流动与变异
2021-04-19 10:52:22
高科技与文学创作的新变
2021-04-16 11:27:17
文学批评中的“历史”概念
2021-04-13 10:37:32
从年谱到编年系地谱 重建作家年谱的理念与范式
2021-04-12 09:22:09
关于《文选》版本答客问
2021-04-09 09:35:24
文学研究的理论问题
2021-04-07 09:50:53
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“内部研究”
2021-04-07 09:44:14
再论强制阐释
2021-04-06 10:33:03
文学论辩与“兼解以俱通”
2021-04-02 10:40:31
论作家的自反批评
2021-04-02 10:39:23
文艺美学的三次转向与当前文学的间性特征
2021-03-26 11:32:41
生产性文学批评论纲
2021-03-23 17:00:13
社会转型视域中的新时期文艺理论
2021-03-22 11:26:17
新中国精神与文学经典的生成
2021-03-17 10:44:55
中国传统文学读解理论的本体性及其现代阐释
2021-03-16 11:01:54
论赋的起源和赋文体的成立
2021-03-11 10:03:57
新时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应有的三个追求
2021-03-09 10:58:23
对华夏文脉的固守
2021-03-08 16:38:46
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名物学
2021-03-03 16:53:19
“圆照”:从佛教术语到诗学概念
2021-02-22 15:58:07
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宋代文学研究
2021-02-18 12:22:28
明代涉琉海洋诗及其文化意象
2021-02-18 12:21:55
从“名”与“逻各斯”看中西文化精神
2021-02-18 09:36:03
传统目录学与当代学术研究
2021-02-08 14:24:00
汉语是富有诗意的语言
2021-02-02 17:23:15
唐代教坊与文学研究的新面貌
2021-02-02 16:47:24
论媒介融合语境中的当代文艺传播场域
2021-02-01 14:56:04
承守“集部之学”的固有传统
2021-01-25 19:12:41
浙大中文学科百年感言
2021-01-15 10:13:18
清初的词史建构与唐宋词接受
2021-01-04 09:17:38
从阐释学到历史阐释学:何为历史的“正用”
2020-12-30 09:36:16
为文学打开宽阔的文化空间
2020-12-17 14:03:19
史铁生文学创作价值解读
2020-12-03 11:10:01
对话体解诗,读出一片新天地
2020-12-03 11:09:40
戴望舒与西班牙文学
2020-12-03 11:02:06
文学阅读的多维向度
2020-12-03 11:01:46
探索“新文科”建设路径
2020-11-25 11:58:08
《世说新语》与《说苑》
2020-11-24 14:38:11
推动中国文学西传的英国汉学家大卫·霍克思
2020-11-23 16:06:21
由史入文:史书的文学接受及其经典化
2020-11-23 16:05:58
从“意象”看审美范畴的规范使用
2020-11-23 16:05:39
当代散文理论的形态呈现
2020-11-23 16:05:20
学科理论的建构与文学实践的深化
2020-11-11 12:59:51
“丝绸之路文学”正义
2020-11-11 12:58:01
张寅彭的清代诗学研究
2020-11-05 16:46:37
红楼续梦 致敬经典
2020-11-04 15:39:51
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范式
2020-11-04 15:39:23
一场迟到了的“学术再发动”
2020-11-03 10:39:16
论电子媒介时代文论话语转型
2020-10-30 10:34:15
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与世界文学研究
2020-10-29 10:09:46
史诗研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
2020-10-28 11:19:08
文化自信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建
2020-10-27 09:32:10
西方后现代思潮中国接受四十年:历程及其问题
2020-10-26 10:02:28
新时代扶贫文学体现中国生态发展人文意义
2020-10-26 09:30:07
别裁伪体亲风雅,转益多师是汝师
2020-10-23 09:32:02
建设网络文学学科体系
2020-10-23 09:30:07
生态美学理论建构的若干基础问题
2020-10-22 15:00:46
明清中原《诗经》学概述
2020-10-22 10:55:16
可能世界诗学在十八世纪
2020-10-21 09:32:33
个人同一性理论的叙事学向度
2020-10-20 09:45:26
身体美学的心灵图式
2020-10-19 10:07:43
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与治学
2020-10-19 10:05:55
社会史视野与文学研究的历史化
2020-10-16 10:24:14
“爆炸”震撼之后:中拉文学平静“共时”对话
2020-10-16 10:13:28
唐代小说类例的建构与小说观念的变迁
2020-10-15 09:53:23
“市民文学”与“市井文学”辨
2020-10-15 09:48:20
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几种可视化途径
2020-10-14 10:41:04
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与更新
2020-10-12 10:01:22
从语言分析哲学理解图像的三种向度:论罗素的图像意识
2020-10-10 10:53:27
文学是对人和生活的态度性反应
2020-09-29 09:12:09
21世纪东欧文学:复杂,夺目,边缘的光芒
2020-09-28 16:39:35
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奇遇
2020-09-28 09:41:19
讲个故事吧:情节的叙事与解读
2020-09-24 09:33:35
春秋政治生态变迁与诗歌创作政治化倾向演化
2020-09-23 14:14:45
论志怪与古代博物之学
2020-09-22 10:34:41
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的超越性
2020-09-21 15:17:27
从文本分析到过程研究:数字叙事理论的生成与流变
2020-09-18 09:50:57
宋明理学家推动中国文艺思想的会通
2020-09-15 09:23:45
生态文学的当代价值
2020-09-14 10:57:41
四十年的坚守和企盼
2020-09-11 09:51:51
批评的理论与理论的批评
2020-09-10 10:27:21
文学研究在数字人文时代拓展全新视野
2020-09-09 11:19:49
中国文学地理研究与学科建设
2020-09-07 10:35:00
马克思文论话语的文本性与互文读解
2020-09-04 12:37:45
日本路径与20世纪早期中国文艺功能观念的发生
2020-09-03 11:02:57
钱大昕的诗学主张及理论渊源
2020-09-02 11:30:19
抗战文学新史料:非文学期刊的再发掘
2020-09-02 11:28:36
比较认知诗学的理论建构
2020-09-01 09:43:20
清末博学鸿词科与中国文学传统的“重振”
2020-08-28 10:50:12
晚清民国词学的明流与暗流
2020-08-27 11:14:00
新世纪外国文学与研究点厾
2020-08-26 10:25:49
论文学语言在电子文化语境中的变异
2020-08-25 10:30:24
“盛唐气象”及文学时运
2020-08-24 10:12:29
西方理论与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
2020-08-20 09:56:53
文学反映论:缘起、争论与前景
2020-08-19 09:38:13
运用观念史追溯美学的发生
2020-08-18 10:07:02
《文心雕龙》海外英译及其接受研究
2020-08-17 10:30:05
为什么要不断地书写文学史?
2020-08-17 10:11:06
现代性的延展与中国文论的“当代性”建构
2020-08-14 08:28:17
语境化与公共性:讲好中国文论故事
2020-08-12 10:26:53
明代诗学研究中的文献批判问题
2020-08-12 10:14:41
美在意象:中华美学命题的现代阐释
2020-08-11 09:56:09
清代对刘禹锡诗歌的接受与品评
2020-08-11 09:55:35
近代翻译文学中日本转译作品底本考论
2020-08-11 09:44:12
论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诗歌创作
2020-08-11 09:43:44
2019年文艺学学科概况及发展态势
2020-08-10 09:43:34
最是英雄多感慨 邺下风流建安才
2020-08-07 09:54:44
构建中国现代语言诗学理论体系
2020-08-05 10:59:12
从区域社会史角度看古代文学发展
2020-08-05 10:58:46
非裔美国文学中的地理空间及其文化表征
2020-08-05 09:33:52
两种“艺术生产”:马克思“艺术生产”理论新探
2020-08-04 09:16:35
考古发现与中国古代文体学理论体系建构
2020-08-03 17:42:21
论莫言小说的结构形式
2020-07-31 17:28:51
从最“土”的学问中树立民族文化自信
2020-07-31 16:38:31
关于文学理论教材的学科体系和编写问题的意见
2020-07-30 10:19:53
季札观乐诸问题辩证
2020-07-29 09:25:49
构建当代中国原创学术话语体系
http://lit.cssn.cn/wx/wx_bwyc/202007/t20200728_5161474.shtml
2020-07-28 10:21:30
文体变革与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
2020-07-28 09:56:04
远古部族文化融合创新与《九歌》的形成
2020-07-28 09:51:30
公共阐释与公共性的诗性建构
2020-07-27 09:48:02
走近经典的途径
2020-07-24 10:56:52
“中国故事”本土化与国际化叙事的张力
2020-07-22 16:23:31
文学阐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域
2020-07-22 09:03:36
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动力学根据
2020-07-21 11:05:21
古代文学研究应超越中西,无问西东
2020-07-21 11:03:37
“可能情感”的可能性与“数字人文”研究的新动向
2020-07-20 10:24:51
文本的“公”与“私”
2020-07-20 09:45:04
美学在世纪之交的复兴
2020-07-17 10:18:21
理解复杂转喻现象 提高唐诗翻译质量
2020-07-16 10:07:16
从比较的角度说镜与鉴
2020-07-15 10:26:25
论大众知识分子与审美
2020-07-15 09:28:42
中唐教育转型及其文学影响
2020-07-14 15:48:34
新时代世界文学教材观念创新
2020-07-13 15:31:44
早期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发端
2020-07-10 09:08:57
当代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潜流
2020-07-09 10:17:04
易代之际诗学研究的文献问题
2020-07-08 09:43:29
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指向:历史拓展和当下价值
2020-07-07 11:29:51
阅读史视域拓宽“索隐派”红学评价思路
2020-07-06 09:43:04
日本鲁迅研究百年学术脉络
2020-07-03 09:59:25
文学他国化与“变文格义”:隋唐佛学中的变异思想
2020-07-02 10:13:26
从毛泽东诗词领略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战斗情怀
2020-07-01 09:40:27
重审夏尔·佩罗对法国文学的贡献
2020-06-30 09:53:23
文化批评的经典化难题
2020-06-29 11:13:02
“文学”的内涵演变与当代价值
2020-06-25 07:24:48
自律与开放的文学研究
2020-06-24 09:52:58
从文学主体论到主体间性与审美意识形态论
2020-06-23 09:17:44
周代的文化认同与文学交流
2020-06-22 10:02:11
从市语到赚词:艺术的跨界与融合
2020-06-17 09:15:16
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流变
2020-06-16 09:07:05
生态美学的建构路径
2020-06-15 10:21:24
美学现代性:阿格妮丝·赫勒美学思想之轴
2020-06-12 15:15:08
世界文学辨正及其他
2020-06-11 14:15:52
论巴赫金的小说诗学
2020-06-10 10:09:36
从麦克卢汉“延伸论”看人工智能
2020-06-09 11:11:12
维特根斯坦与钱锺书的对话
2020-06-08 09:44:38
网络文艺创作的自律与他律
2020-06-04 16:52:36
从纯粹美学与政治“偶遇”
2020-06-04 10:17:15
科技新时代人文学科的使命
2020-06-03 10:08:04
文化批判理论的中国语境与问题
2020-06-02 10:53:20
新时代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思路
2020-06-01 11:08:30
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
2020-05-29 09:51:10
杜威生活美学思想简述
2020-05-27 09:39:31
《状江南》:独特的江南呈现
2020-05-27 09:21:06
当代中国文论研究的观念与方法问题
2020-05-26 10:17:00
拓宽古代文学研究的国际视野
2020-05-26 10:10:48
怎样看待延安《讲话》的理论遗产
2020-05-25 09:21:48
论艺术与技术的“间距”
2020-05-22 10:13:13
文艺评论话语建设的学术基础
2020-05-21 10:03:49
在“三大体系”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
2020-05-20 10:07:10
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儿童文学研究
2020-05-19 10:39:26
以比较文学变异学拓展学科研究空间
2020-05-18 10:48:52
中国“现代小说”的理论建构及其文学史意义
2020-05-18 09:55:26
论对话思维在学术史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
2020-05-15 11:03:59
以诗歌为主线研究中国古典文学
2020-05-14 13:17:26
媒介融合语境下 文学凝聚优势再出发
2020-05-13 09:32:10
中日哀感美学的时空结构与伦理向度
2020-05-12 12:09:02
间性研究:从比较文学到跨语境诗学
2020-05-11 09:37:09
思想的趣味与对话立场:朱光潜的论说文体及其影响
2020-05-08 11:33:31
评点式批评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运用
2020-05-07 10:07:51
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整理及现代性转换问题
2020-05-07 10:00:33
东方古代文艺理论重要范畴、话语体系研究与资料整理
2020-05-06 10:42:32
中华美学学会2019年年会会议综述
2020-04-30 12:14:33
汉代经学文本与文艺理论话语建构
2020-04-29 09:52:25
考古文献催生古代文学研究增长点
2020-04-28 10:30:46
乐评:“诗文评”的先声
2020-04-27 09:47:51
明代:古典文学的文本凝定及其意义
2020-04-26 10:57:20
“柳宗元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”补说
2020-04-24 09:36:37
安提戈涅的辉煌之美
2020-04-24 09:32:37
以“守正出新”推进中国古代小说研究
2020-04-21 12:24:43
以思想的方式进入文学现场
2020-04-21 10:56:33
汉代的两京与京都赋
2020-04-21 10:55:01
管窥时空门槛上的东欧文学
2020-04-20 12:03:37
郭沫若新诗的汉语精神
2020-04-17 11:48:18
七个世纪后,我们怎么读《神曲》
2020-04-16 12:16:50
推进比较文学话语体系创新
2020-04-15 10:23:23
沈从文川南土改行的思想史与文学史意义
2020-04-14 11:59:16
当代文化视野中的“世界文学”
2020-04-13 11:01:33
非虚构写作与中国儿童文学
2020-04-10 10:53:08
开创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新局面
2020-04-10 10:46:01
文史会通 探微论闳
2020-04-09 12:49:11
空间正义视域下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价值向度
2020-04-09 12:38:35
“赋者古诗之流”说在明清的嬗变
2020-04-08 11:06:49
俄罗斯诗学研究的大检阅
2020-04-07 11:48:31
人工智能奇点与人类未来
2020-04-03 11:32:59
媒介的智能化:AI艺术的“技术性基础”
2020-04-03 11:32:30
人工智能时代重启人文概念
2020-04-03 11:32:01
现代作家的旅行活动与文学书写
2020-04-02 11:08:37
文艺反映论、艺术生产论、审美实践论
2020-04-02 10:26:00
中国古代文学话语体系的本土重构与全球视野
2020-04-01 09:47:58
从跨文化视阈考察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变迁
2020-03-31 17:14:20
汉魏五言诗之经典化重塑
2020-03-31 11:22:25
伽达默尔论“意义的理解问题”
2020-03-30 11:28:10
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本与根
2020-03-30 11:10:52
楚辞与汉代骚体赋流变
2020-03-27 17:41:54
五凉在丝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
2020-03-26 09:37:03
禅宗公案及颂古中的韩愈形象
2020-03-26 09:36:25
孟郊五古的比兴及其联想思路的奇变
2020-03-25 09:33:15
推进中国散曲文化研究
2020-03-25 09:22:38
明代诗坛上的台阁、郎署、山林和市井
2020-03-24 10:37:19
当代文学生产的媒介参数与审美向度
2020-03-23 11:14:53
刘义庆著述宗旨再探讨
2020-03-23 11:08:21
从 “中西对照”到“化异归同”
2020-03-20 10:45:31
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学伦理学批评
2020-03-20 10:19:07
语言问题: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的互动研究
2020-03-19 10:46:16
构建中国特色外国文学史
2020-03-19 10:33:46
《文艺战线》:来自延安的声音
2020-03-18 13:01:55
理论建构与创新表达:2019年中国阐释学研究综述
2020-03-18 11:27:37
生命自觉及其审美精神
2020-03-17 10:26:05
在21世纪重新思考“20世纪中国文学”
2020-03-13 11:03:41
作为思想文化术语的中国美学命题
2020-03-12 10:06:22
“诗世界”的内在文化机制
2020-03-11 10:13:36
中国文学创立期的艺术格局与历史高度
2020-03-11 10:09:49
文明互鉴中的“诗兴”与“迷狂”
2020-03-10 11:13:23
周作人“书抄体”研究反思
2020-03-10 11:07:16
文学评奖综合考察的理论发现与问题
2020-03-10 10:53:15
用科学精神引领新文科建设
2020-03-09 10:02:16
柏拉图对话里的时间
2020-03-06 10:45:52
孔子“义利之辨”的价值论分析
2020-03-05 12:10:30
文艺创作要“接地气”
2020-03-05 10:47:52
关键词方法的意涵和局限
2020-03-04 15:56:55
“别材别趣”:文学性的中国式阐释
2020-03-03 09:53:46
别林斯基与果戈理的书信论战
2020-03-03 09:50:45
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
2020-03-02 11:48:11
少数民族文学:新的空间与可能性
http://lit.cssn.cn/wx/wx_bjzm/202003/t20200302_5095362.shtml
2020-03-02 11:44:35
从“赤子之心”看中国美学
2020-03-02 11:37:59
命题:中华美学的核心基因
2020-02-28 11:30:37
“台阁”与“山林”文坛地位的升降浮沉
2020-02-28 11:19:37
两个文艺“讲话”的话语意义分析
2020-02-27 11:31:14
2019年文学理论评论:在历史与当下之间
2020-02-26 11:15:04
百年外国文学研究评述
2020-02-25 11:14:08
2019年理论评论综述
2020-02-24 10:48:58
汉魏晋南北朝小说数据库建设取得进展
2020-02-21 19:19:00
话语建构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审美流变
2020-02-21 19:15:31
中国思想传统中的文学观念
2020-02-20 18:04:39
文艺家应恪守的创作心态与精神追求
2020-02-20 17:06:17
数智时代的文学幻想
2020-02-19 12:13:27
2019年度网络文学发展报告
2020-02-18 11:40:41
活动状态的小小说文体建设与批评的基本原则和理路
2020-02-18 10:20:38
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四十年
2020-02-17 11:47:32
两个《凤凰》:一种“新的现实主义”
2020-02-14 09:23:47
七十年来明清小说戏剧研究的成就与启示
2020-02-13 10:05:03
两个文艺“讲话”的话语意义分析
2020-02-12 09:20:01
吴承学:明清诗文研究七十年
2020-02-11 09:29:36
重审马克思主义的“政治批评”:问题与意义
2020-02-10 09:59:32
2014-2018年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
2020-02-10 09:55:56
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与世界文学研究
2020-02-08 09:27:38
丁晓原:论“全媒体”时代的中国报告文学转型
2020-02-07 09:36:47
七十年来唐宋文学研究的历史启示
2020-02-06 08:56:45
开启新媒介现实主义 切近网络文学发展实际
2020-02-05 09:26:06
马季:关注现实才有说服力
2020-02-05 09:21:11
郗戈:《资本论》与文学经典的思想对话
2020-02-04 08:51:43
傅道彬:七十年来先唐文学研究概观
2020-02-04 08:43:34
西北民间宝卷:仪式与叙事
2020-02-03 09:09:22
刘跃进:望今制奇 参古定法
2020-02-03 09:04:14
现代民族国家视域中的民间文学建构与嬗变
2020-01-22 10:09:55
打破农民工和文学经典的区隔
2020-01-22 10:04:18
俄罗斯文化影响中亚东干文学发展
2020-01-22 10:00:56
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
2020-01-22 09:55:28
探路中国儿童文学俄译与传播
2020-01-21 10:03:09
当代乡土文学的“仪式化叙事”
2020-01-21 10:01:26
走向世界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
2020-01-21 09:59:21
新发现唐代刻石名家邵建和墓志整理研究
2020-01-19 11:09:14
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述要
2020-01-19 10:47:31
傅修延:人类为什么要讲故事
2020-01-17 10:00:37
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“老”境
2020-01-16 10:24:27
加缪的一生:反抗荒诞走向重生
2020-01-16 10:08:22
我们为什么爱读巴尔扎克
2020-01-16 10:07:12
占有及其限度——论吉拉尔的模仿理论
2020-01-15 10:55:28
共识与共建:新时代 新诗歌 新局面
2020-01-15 10:37:20
与古为新:建构现代新诗的传统观
2020-01-15 10:32:06
俄国文学和俄罗斯民族意识
2020-01-14 11:01:46
文学要发时代之先声
2020-01-14 10:38:38
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越华文作家对嬉皮士的拒斥
2020-01-14 10:04:42
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
2020-01-14 09:52:23
中国文论话语建构的路径及前瞻
2020-01-13 10:23:00
都城文化与“京城诗”
2020-01-13 09:37:39
文学观念转型中的新时期小说研究
2020-01-13 09:36:17
“郑声淫”蕴含多重意指
2020-01-13 09:34:11
三重审美文化中的刘慈欣小说
2020-01-10 10:36:38
上一页
下一页